第05版:热河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重阳菊韵

□ 杉 柠

资料图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一首饱含韵味的《中华民谣》展现了重阳节品酒赏菊、体味人生的风景韵致。

自古以来,菊花都是重阳节的重要角色,人们开展了赏菊、插菊、品菊各式活动,为重阳节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财富。

重阳赏菊兴致浓。赏菊之风自魏晋兴起,至唐、宋朝已成风俗。“百卉凋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乃有毛嫱西施,荆姬秦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擢纤纤之素手,宣皓腕而露形。仰抚云髻,俯弄芳荣。”(三国时魏国钟会《菊花赋》)写出了美女们纷纷外出赏菊的热闹场面。一生酷爱菊花的晋代诗人陶渊明更是在菊丛流连,常邀好友至家中赏菊、品菊、赠菊,成了妥妥的赏菊文化代言人。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菊楼》:“东篱秋色照疏芜,挽结高花不用扶。净洗西风尘土面,来看金碧万浮图。”也记录了在金陵(今江苏南京)赏菊时,将菊花扎成高大楼塔观赏的壮观美景。

头簪菊花韵味浓。重阳插戴菊花习俗自魏晋时已有,据说簪戴菊花可祛病避疫,还有祈愿长寿之意。重阳这天,不论官员、百姓,男女老少,大家都“自摘黄花插满头”。唐代杜牧有诗曰:“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秋雁倒影江中,诗人与好友登高把酒言欢,暂时抛却尘世烦扰,将发间插上那满满的秋野之花!菊花香影绰绰、傲霜盛开,彰显着强劲的生命力。我想,古人于发间佩戴菊花既是一份寄托,也是一份欣赏,欣赏那在秋风霜露中对生命的昂扬奋发。如今,重阳戴菊花已很少见,但菊之美好品性仍留驻我们心间。

菊花延寿寄乡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菊花有“久服利血,轻身耐老延年”之效,因此菊花有“延寿客”雅称,菊花酒也被认为是重阳节的“吉祥酒”。人们常在当年重阳时节,将干燥后的菊花、枝叶与酒封罐泡制,待来年重阳时饮用。南朝梁关均在《续齐谐记》记有菊花酒妙用:“九月初九……,饮菊酒,祸可消。”《荆楚岁时记》也有记载:“饮菊花酒,令长寿”。

酒向来是节日的助兴佳品,佳节亲友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不由勾起了思乡情怀:“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童年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九月九的歌》让我对游子的重阳乡愁有了深刻感悟。

重阳敬老风尚醇。菊花还被称为敬老花,因此重阳节也有“敬老节”一称。我想,菊花品性高洁,又盛开在秋日,而处于人生暮年的老人一生阅尽世事浮华,性情正如那恬淡之菊啊。清末学者、书法家沈曾植曾手书一副对联表达了醇厚的敬老之心:“劝君一醉重阳酒 邀约同观敬老花”。这里的敬老花,便是指菊花。为弘扬敬老爱老风尚,清朝康熙皇帝曾举办过“千叟宴”,我想若是吃完宴席,老人们再一起去赏个菊花,那是何其乐哉啊!

让我们喝着清新的菊花酒,唱着熟悉的童谣,挽着年迈的阿爷阿奶,从容漫步在那篱下菊丛,尽情体会菊花满头的快乐吧!

版权所有 ©2020 承德日报 hehechengde.cn 冀ICP备09008444号-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