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热河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连续十年捐献血小板为生命接力

□ 本报记者 马国臣 通讯员 李子慧

在赵广思的无偿献血证上,有这样一组记录:献血总次数174次,献血量278400mL。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他每次捐献的都是血小板。

1984年出生的赵广思,2006年平泉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河钢承钢职业培训中心,和在这个单位当教师的父亲赵明阳成了同事。偶然间,父亲的一个建议让赵广思成了一名血小板的无偿捐献者,这一捐就是10年。

赵广思清楚地记得,2013年1月13日,父亲一边吃午饭,一边说:“我有一个同学病得很重,家人为了给他治病已是债台高筑。为了能延续他的生命,我已经给他捐献了一年的血小板了,现在他急需血小板来延续生命,你要不要试一下,若能配上型号可否帮帮我同学?”

赵广思当时想得非常简单,不就是献一次血嘛!何况还是父亲的同学,他二话没说,马上答应下来,同意和父亲一起去捐献血小板。可第二天,让赵广思没想到的是,捐献血小板和献血几乎是两个概念,本以为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血站工作人员要求他做了一上午的准备工作。原来,献血和献血小板成分不同,献血是从静脉采血,而献血小板是在全血中分离出血小板。其次,献血时间比献血小板短,献血一般十几分钟完成,而献血小板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最后,献血频率不同,献血最多一年不超过两次,而献血小板间隔时间为两个月。自从了解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赵广思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想,“这么麻烦的事,父亲竟然坚持了一年的时间。”等待一天以后,结果终于出来了,赵广思各项指标达到了捐献标准。就这样,他同父亲一起走进了捐献血小板的行列。

慢慢地,赵广思知道了血液中的血小板对于每一位急需它的患者来说有多重要,如果一个病重患者在经济无法支撑的情况下,没有人为他捐献血小板,那就会终结生命。赵广思因此做了一个决定,只要血站需要,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他就会一直捐献血小板,为他人的生命助力。

2016年11月30日,正上班的赵广思突然接到一条短信。短信中,一个陌生人请求赵广思救救自己生命垂危的父亲。赵广思了解情况后马上回复说:“都什么时候了,不必多想,救人要紧!”然后立即赶到市中心血站,捐献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又一次挽救了别人的生命。

如今,赵广思把父亲赵明阳的爱心延续下来,捐献血小板这一善举坚持就是十年。十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实属不易。为保证血小板每次都能正常捐献,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提前一个星期忌酒,不吃油腻食物,保证睡眠质量、情绪平稳,把身体条件调整到最佳状态。赵广思就这样坚持着,有时甚至拒绝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目的只有一个:为救助别人的生命持续助力。在赵广思的影响下,他的一些朋友也加入捐献血小板的队伍中来。赵广思高兴地说:“去捐献的时候,我们一路同行,为生命助力,不分先后!”

版权所有 ©2020 承德日报 hehechengde.cn 冀ICP备09008444号-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