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现代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课标下“新授课”授课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 郝丽娜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发展,把握课堂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成果,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新授课上课按照“6+1课堂模式”进行,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清晰明确的“导”开启跳跃的灵感。

“导”即导入、导学,时间3~5分钟。可以是实验导入、游戏活动导入、设置悬念导入、温故知新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导入方法要根据课堂内容决定,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笔者认为尽量用实验引入新课。引入实验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能够用现场实验就不采用动画视频,这样更有真实感,让人信服;二是引入实验最好有声音等感官刺激,这样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实验现象最好能和经验认知发生冲突,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展开思考。一个好的引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全神贯注的“思”凝练出缜密的思维。

“思”即自主学习,自读、深思,时间5~10分钟。

教师要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目标的设置要体现出本节的重点、难点及思维含量。学生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对提出的问题尝试进行解释,并进行思维和语言整理,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在这个环节,老师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自觉性,确保每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紧张、高效。

激烈争论的“议”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议”即议论、讨论,时间5~10分钟。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上一环节老师设置的思考目标。交流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表述内容凝练、准确。

交流结果要进行归纳总结,小组选好下一环节的发言代表。

积极踊跃的“展”体现出青春的风采。

“展”即展示,时间约8分钟。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盲点,然后八仙过海,各述己见,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一环节教师要提出要求,学生展示时要迅速、清晰、规范、大声。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要进行质疑,可进行小组之间的辩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再提出改进意见,评价要客观、准确、到位。

透彻精炼的“评”点明了心中的疑惑。

“评”即老师点评,时间约7分钟。这个过程是打扫战场,老师讲的是规律,讲的是思路,讲的是方法,并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明确讲解内容。讲小组内没有解决的,讲小组间争论没有结果的疑难问题。教师要精讲、细讲、必要时还可让学生经行二次讨论,确保重难点得到突破。

对本节课的知识、方法、规律、涉及到的重点题型、在高考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争分夺秒的“检”反馈出掌握的要点。

“检”就是当堂检测,检验本节课目标落实得怎么样,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等,时间约3分钟。

检测试题的选择要典型,紧扣教学目标、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试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有思维含量,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检测要求限时独立完成。教师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及时评价,掌握整体和个体的学习效果,为以下巩固练习环节中的习题的选择提供选择依据。

高质夯基的“用”积淀出素质和能力。

“6+1”模式中“1”的体现:定时练习,巩固所学,也就是“用”,利用自习课进行限时练习,时间是40分钟或90分钟。

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懂到会,从会到用的过程老师全收全改,第二天老师讲评。

学生对出现的错题要自觉订正到错题本上,老师不定期检查。

(作者为滦平一中物理教师)

版权所有 ©2020 承德日报 hehechengde.cn 冀ICP备09008444号-2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