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未曾谋面的 吕叔湘先生 □司志通

吕淑湘绣像 吕去疾 绣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泰斗、享誉全国的《现代汉语词典》(1960年试印本)主编。提起先生名字,语文教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和先生虽未谋面,但有过一次书信交往,至今难以忘怀。

我大学毕业后,到承德市职业高中担任语文教师,教学使然,我孜孜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特别是对探索词语搭配规律饶有兴趣。某日,备课间隙读报,发现在某省党报头版头条的大标题中,用了“竭尽努力”这个词组。我觉得这个用法值得商榷,用“竭尽”支配“努力”不妥,支配“力量”才说得通。于是,当夜加班,经过反复思考,理清思绪,铺开稿纸,斗胆致信先生,以期异地获得解疑释惑。第二天清早寄完信后,我马上又后悔了。先生可是学术大家啊,工作肯定十分繁忙,光是指导青年专家学者,就要耗去大量精力,对我这样一个根本不认识、籍籍无名后生寄去的一封信,能赐予一顾一瞥吗?石沉大海原本正常。于是,我暗笑自己的不知轻重。

不久,我居然收到寄来的《中国语文天地》样刊,这是一家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绝对的“高大上”。该刊转发了我写的那封信,前头还加了编者按,说吕先生转来我写的信,希望在读者中引起讨论。手捧带着油墨香的样刊,我脑海中顿时升腾起想象中的先生的形象来。半个月后,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封信,多是教师、教授、记者、编辑,通过书信与我交流心得体会。我为此感到自豪。

日前整理成摞的文稿样刊时,我再次拜读此刊,它虽经三十多年的岁月淘洗,纸页已泛黄,但仍让我倍感亲切。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瞬间再次高大起来。我没有机会拜见先生,不知先生容貌与性情,常常引为憾事。得知先生早已驾鹤西去,只好从百度上找到先生的信息和照片,从中寻求慰藉。定睛一看,与我所玄想的基本一致:脸上透出求真务实的劲头,眼神里洋溢着同错别字和错误语法做坚决斗争的勇毅,眉间蕴含着对后学的严厉与关爱。感悟一些介绍文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便猜想三十多年前发生的细枝末节:那时,先生一定是认真地打开信封,没有不屑的神情,一定是一丝不苟地看信,认为有些许价值,想通过公开刊登,引起语文学界的热烈讨论,为营造正确使用词语的学术氛围再添一把火。以先生之盛名,居然亲力亲为将陌生的草根的一封信转交编辑部,并要求刊登,罕见之举,足以激浊扬清。

在先生那一暖举的激励下,此后,我一直对遣词用句保持浓厚兴趣。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从学校调到地方工会。隔行如隔山,有了不同的工作内容,但我一直兴趣不减,几乎养成了一种思考和实践的工作方式。在研究和起草文件时,在对工会干部和职工代表进行政策宣讲、讲解法律法规知识、指导基层工会工作等方面,依然喜欢咬文嚼字,研究词语运用。一次,正是得益于对法律语言的字斟句酌,我力排众议,使自己提出的立法建议,成功写进了一部地方性法规。还有一次,正是因为从词语搭配入手,准确了解和掌握企业改制政策,成功处理一起涉及数百名职工的群体上访案件。正是因为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我所撰写的一篇文章参加全国工会系统的征文活动,荣获了全国唯一一个一等奖……

饮水思源,这都归之于先生的正行正举。

把样刊合上,我闪现这样一个念头:在我草根者看来,所谓学术大家,非仅指学术上的登峰造极,更是指品格上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